首页  >  资源与文章  >  其它  >  干货分享  >  MSD分析技术原理与标记方法的实验研究

MSD分析技术原理与标记方法的实验研究

时间:2025-03-17 08:50:31
浏览次数:251
分享:

MSD分析原理

MSD(Meso Scale Discovery)分析技术基于电化学发光原理,其工作流程与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相似,主要步骤包括在孔板上包被捕获试剂、封闭、添加样品或校准物、加入检测试剂、读板以及数据分析。MSD分析可采用多种方法,如夹心法、直接法和竞争法等。
MSD板的每个孔内含有多个点(Spot),这些点均为工作电极表面,用于吸附捕获试剂。用户可在板上包被多种捕获分子和试剂,如抗体、碳水化合物、病毒样颗粒、细胞、肽和溶解物等。包被完成后,可同时或分步骤加入样品和含有与电化学发光标签(msd-sulfo-tag™)结合的检测抗体,进行一次或多次孵育。样品中的分析物与固定在电极表面的捕获试剂结合,随后与检测抗体结合形成夹心结构。
加入MSD读板液后,为电化学发光提供适宜的化学环境。将板加载到MSD成像仪(超敏多因子电化学发光分析仪)中,成像仪向板电极施加电压,促使靠近板底部的sulfo-tag通过一系列还原和氧化反应发光。MSD成像仪测量发射光的强度,从而实现样品中分析物的定量测量。
MSD(Meso Scale Discovery)检测技术是一种基于电化学发光原理的超敏多因子检测方法。其核心原理是利用特定的标记物与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电化学发光信号的检测实现对目标分析物的定量分析。具体而言,采用一种钌的衍生物(Sulfo-tag)对抗原进行标记,同时利用生物素标记的抗原。这两种标记抗原能够协同捕获血清中的目标抗体。随后,将含有捕获抗体的混合物与包被有链霉亲和素的MSD平板相结合。由于链霉亲和素与生物素之间具有高度特异性和亲和力,能够形成稳定的链霉亲和素 - 生物素标记抗原 - 抗体 - 钌的衍生物标记抗原的复合体系。
当将构建好的检测体系置于MSD超敏电化学发光仪中时,仪器会对MSD平板底部的电极施加特定的电压。在电化学反应的驱动下,靠近电极表面的Sulfo-tag标记物发生一系列的氧化还原反应,从而产生发光信号。MSD成像仪通过高灵敏度的光电检测装置,精确测量这种发光信号的强度。由于发光信号的强度与样品中目标分析物的浓度呈正相关,因此可以通过对发光信号的定量分析,实现对血清中抗体的精确定量检测。这种检测方法不仅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还能实现多因子的同时检测,为生物医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生物素标记药物

生物素标记药物的偶联比受药物分子量和赖氨酸残基(活性伯氨基团)的影响,通常起始偶联比为10:或120:1,标记效率受赖氨酸残基数量、药物浓度和反应pH值影响。若标记时出现沉淀,应降低偶联比。本实验采用10:1的偶联比进行标记,每个分子药物标记2-4个生物素为宜。标记前需用过滤柱除去共轭成分,标记后需过滤除去未标记的生物素和药物,标记结束后可用试剂盒测定标记量。

SULFO-TAG NHSster-E标记药物

(1)偶联反应前,使用脱盐柱进行缓冲交换,去除药物中的防腐剂(如叠氮化钠或EDTA)、含伯胺的缓冲成分(如三胺、甘氨酸)和甘。油注意:此阶段不使用共轭存储缓冲区。标记偶联温度控制在23°C(20-25°C),避光操作。抗体药物浓度不低于0.5mg/mL(推荐1-2mg/mL)。
(2)将用于偶联的蛋白在23°C的偶联温度下平衡,可接受的温度范围为20°C至25°C。根据蛋白质的含量,达到平衡需要10-30分钟。
(3)根据公式计算共轭反应所需的SULFO-TAG NHS-Ester储备溶液的量。

(4)标记前准备,将 SULFO-TAG NHS-Ester 置于涡旋振荡器上振荡 1 分钟,或轻拍容器表面,使瓶底部的冻干物质充分收集。精确称取 150 nmol 的 SULFO-TAG NHS-Ester,加入 50 µL 预冷的纯化水,配制成浓度为 3 nmol/µL 的均一溶液。在操作过程中,应轻柔旋转小瓶,确保所有冻干粉末完全溶解,避免产生气泡或泡沫,以保证后续反应的均匀性与稳定性。

(5)标记反应启动,依据预实验计算结果,将溶解后的 SULFO-TAG NHS-Ester 溶液精准加入到待标记的蛋白溶液中。加入后,立即采用涡旋振荡器以适宜速度混匀反应体系,确保 SULFO-TAG NHS-Ester 与蛋白充分接触,从而启动标记反应。混匀过程应控制在数秒内完成,避免过度振荡导致蛋白变性或活性丧失。

(6)标记反应孵育,将混匀后的反应体系置于 23℃的恒温环境中进行孵育,温度控制范围为 20°C 至 25°C 之间,以确保标记反应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进行。整个孵育过程需严格避光操作,防止光线对 SULFO-TAG NHS-Ester 的光敏基团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标记效果。孵育时间设定为 2 小时,在此期间,应尽量减少反应体系的扰动,以保证标记反应的充分进行与标记产物的稳定性。为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重复性与可靠性,当进行多个制备批次的标记时,务必保持一致的结合条件,包括温度、时间、pH 值、反应物浓度等关键参数,以消除批次间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7)标记后纯化,孵育反应结束后,需对标记蛋白后的进行纯化处理,以去除未反应的 SULFO-TAG NHS-Ester 及其他小分子杂质。将反应体系过纯化柱,在 2-8°C 的离心机中进行心离操作,通过适当的选择和优化离心速度与时间,使杂质与标记蛋白得以有效分离,从而获得高纯度的标记蛋白产物。离心过程中,应确保温度的稳定性,防止温度变化对蛋白的活性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

(8)过滤处理,为了进一步去除标记蛋白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微小颗粒杂质或聚集体,建议使用 0.2µm 孔径的过滤器对纯化后的结合蛋白溶液进行过滤处理。在过滤过程中,应采用温和的操作方式,避免过度压力或剧烈搅拌对蛋白结构造成破坏,确保蛋白的生物活性得以保留,同时提高溶液的澄清度与均一性,为后续的实验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标记蛋白。

(9)蛋白浓度测定,采用标准比色蛋白测定法,如 BCA(Bicinchoninic Acid Assay)、Bradford 或 Lowry 法等,对标记后的蛋白进行浓度测定。通过这些比色法可以准确地确定共轭蛋白的摩尔浓度,为后续实验的定量分析提供可靠依据。在测定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所选方法的操作步骤进行,包括标准曲线的绘制、试剂的准确配制与添加、以及比色反应的条件控制等。需特别注意的是,避免使用 OD280 吸光度读数来测定蛋白浓度,因为 SULFO-TAG NHS-Ester 本身也会吸收该波长的光,从而导致测定结果的偏差与不准确。

(10)标记物浓度测定,利用分光光度计在 455nm 波长处,对 SULFO-TAG NHS-Ester 标记蛋白中的 SULFO-TAG NHS-Ester 含量进行吸光度测定。将测得的吸光度值除以光程长度(单位为厘米),再除以 SULFO-TAG NHS-Ester 的消光系数(15,400 M⁻¹cm⁻¹),即可计算得到 SULFO-TAG NHS-Ester 的标记浓度(单位为 mol/L)。具体的计算公式如下:

SULFO-TAG NHS-Ester 标记浓度 (mol/L)=光程长度 (cm)×消光系数 (15,400 M⁻¹cm⁻¹)吸光度值

(11)标记蛋白的偶联率计算,将步骤 10 测得的 SULFO-TAG NHS-Ester 标记浓度值除以步骤 9 测得的摩尔蛋白浓度值,通过以下公式计算 SULFO-TAG NHS-Ester 标记蛋白的偶联率:

(12)标记蛋白的稳定性与储存条件,SULFO-TAG NHS-Ester 标记的抗体在 2-8°C 条件下,浓度维持在 1-2 mg/mL 时,至少可稳定保存 2 年。对于其他类型的标记蛋白,其稳定性需通过实验进行验证。为确保标记蛋白的长期稳定性,可选择在 ≤-20°C 或 ≤-70°C 的条件下进行冷冻保存。需注意,SULFO-TAG NHS-Ester 标记蛋白对长时间光照敏感,应储存在黑暗、琥珀色或不透明的小瓶中,以防止光致降解。在进行分析时,偶联物短时间暴露在光线下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可忽略不计。若蛋白浓度较低(<0.1 mg/mL),为增强蛋白的稳定性,可考虑添加载体蛋白,如添加 0.1% 的 MSD 封闭液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