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与文章  >  其它  >  干货分享  >  《Science Immunology》:RAG 缺陷引发致命免疫风暴的机制探究

《Science Immunology》:RAG 缺陷引发致命免疫风暴的机制探究

时间:2025-03-18 08:52:55
浏览次数:107
分享:

《Science Immunology》:RAG 缺陷引发致命免疫风暴的机制探究

疾病背景:免疫系统的 “基因定时炸弹”

重组激活基因 RAG1/2 在免疫系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主导着 T/B 淋巴细胞的发育与功能。一旦 RAG 基因出现突变或缺失,将导致淋巴细胞分化异常,进而引发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此类患者因缺乏成熟的 T/B 淋巴细胞,极易受到致命性感染的威胁。临床统计表明,约 50% 的 SCID 病例是由 RAG 缺陷所引发,且这些病例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表型差异:

 

 

SCID(T⁻B⁻):T⁻B⁻淋巴细胞缺失,表现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SCID),患者缺乏成熟的T和B淋巴细胞,导致免疫功能严重受损,易受致命性感染。

Omenn综合征:以自身反应性T细胞浸润为特征,伴有皮疹和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患者出现红皮病、脱屑、腹泻、发育不良、淋巴结病、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同时存在不同程度的淋巴细胞减少症,其中T和B细胞数量较少。

漏诊型SCID:部分成熟细胞“渗漏”,引发自身免疫反应。这类患者可能在早期表现出轻微的免疫缺陷症状,随着病情发展,会出现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表现,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迟发性CID:表现为肉芽肿与反复病毒感染。患者在出生后一段时间内可能免疫功能相对正常,但随着年龄增长,免疫缺陷逐渐显现,出现反复的病毒感染,如慢性腹泻、肺炎等,同时可能伴有肉芽肿形成。

 

最新研究:多组学揭示免疫失调全景图
2025 年《Science Immunology》研究首次通过多组学整合分析,系统解析了 157 例 RAG 缺陷患者的免疫特征:
  1. 基因型 - 表型关联 RAG 功能活性:SCID 患者 RAG 功能近乎完全丧失(<5%),而 CID 患者保留约 30% 活性;漏诊型 SCID 患者 γδ T 细胞异常增殖,与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直接相关。
  2. 免疫通路异常 Th2 极化(OS):IL-5、CCL17 等 Th2 型因子升高,伴随混合炎症反应;GATA3+ T 细胞主导皮肤浸润,驱动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与 IgE 升高。 Th1 驱动(CID):CXCL9/10 显著上调,与肉芽肿形成密切相关;T-bet+ T 细胞主导炎症反应,引发慢性组织损伤。 系统性炎症:TNF-α、IL-6 等促炎因子普遍升高,提示先天免疫过度激活。
  3. 关键生物标志物 抗 IFN-α 抗体:CID 患者阳性率高达 78%,且与 EB 病毒载量正相关。 GLP-1 水平下降:LS 患者肠道免疫调节异常。

部分数据解读与图片说明

 

雷达图 - 炎症因子全景

 

可溶性生物标志物血浆水平检测纳入了 127 例 RAG 突变患者(其中包括 38 例联合免疫缺陷、31 例淋巴细胞减少症、32 例其他综合征、26 例重症联合免疫缺陷)和 82 名健康对照者。采用 V-PLEX 人细胞因子 30 重检测试剂盒(美国 Meso Scale Discovery),在 MESO QuickPlex SQ 120 检测仪(超敏多因子电化学发光分析仪:SQ120 & S600)上进行检测。结果显示,OS 患者体内 IL-5、CCL17 显著升高(Th2 型),同时伴随 IFN-γ、TNF-α 等混合炎症信号;CID 患者体内 CXCL9/10、IL-12 高表达(Th1 型),揭示了肉芽肿形成的机制。

 

抗 IFN 抗体检测

CID/LS 患者抗 IFN-α/ω 抗体阳性率显著高于 OS/SCID。在临床意义上,中和型抗体的增加会提高病毒感染的风险,例如 EBV 和 CMV 感染。

B 细胞异常与自身免疫

 

在CID/LS患者中,CD19hiCD21lo B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且与CXCL9水平及TFH1细胞存在关联。此外,9G4+B细胞提示VH4-34抗体异常,可能参与自身免疫反应。

临床启示:从精准诊断到靶向治疗

诊断革新:检测抗 IFN-α 抗体可作为 CID/LS 分型的特异性标志物。

治疗方向: Th2 型患者靶向 IL-4/IL-13 通路(如 Dupilumab)。 Th1 型患者尝试 JAK 抑制剂阻断炎症信号。

通用策略:针对 TNF-α 等共性炎症因子开发药物。

研究展望
该研究为 RAG 缺陷提供了全景式免疫图谱,但仍有未解之谜仍需深入探究:如何动态追踪免疫失调的进展?靶向治疗是否会增加感染风险?能否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实现根治?
结语 RAG
缺陷研究不仅深入揭示了免疫系统的精妙调控,更充分展现了多组学技术对精准医学的革命性推动。未来,随着检测手段的不断革新,罕见病诊疗或将迎来更多突破性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