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组学核心概念解析:CDS、cDNA、ORF及其他相关术语的深入解析
1. 真核基因的结构
大多数真核基因由蛋白质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组成。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exon),而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intron)。在一个结构基因中,外显子并不连续排列,而是被内含子分隔,形成镶嵌式的断裂结构。
我们通常所说的“基因”是指:携带特定遗传信息、能够编码一条多肽链或功能RNA的DNA片段。基因不仅包括编码区,还包括5'端和3'端的调控序列(如启动子、增强子等)。这些非编码序列在基因表达调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 mRNA(信使核糖核酸)
mRNA是基因信息的载体,负责将DNA的遗传信息传递到核糖体进行蛋白质合成。真核生物的mRNA结构包括:
-
5'端帽子结构
-
5'端非翻译区(5' UTR)
-
编码区(Coding Sequence, CDS)
-
3'端非翻译区(3' UTR)
-
3'端聚腺苷酸尾巴(Poly-A尾)
mRNA的生成需要经过复杂的加工过程:从DNA转录产生的原始转录产物(前体mRNA)需经过剪接(去除内含子)、加帽和加尾等步骤,最终形成成熟的mRNA。需要注意的是,mRNA中不包含DNA上的调控元件(如启动子、增强子等)。
3. cDNA(互补DNA)
cDNA是以mRNA为模板,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DNA分子。cDNA与原始基因组DNA的主要区别在于:cDNA中不含内含子等非编码序列,仅包含外显子拼接后的编码信息。目前,第二代测序技术通常以cDNA为模板进行测序。

4. CDS与ORF
-
CDS(Coding Sequence):指编码蛋白质的序列,与氨基酸密码子一一对应。CDS是mRNA中实际参与翻译的部分。
-
ORF(Open Reading Frame):指从起始密码子(如AUG)到终止密码子之间的一段序列。ORF是潜在的编码区域,但并非所有ORF都能表达为蛋白质。
两者的关系可以总结为:所有CDS都是ORF,但并非所有ORF都是CDS。
5. 单拷贝基因与基因家族
-
单拷贝基因:指基因组中仅出现一次的基因,通常编码蛋白质。在真核生物中,约25%~50%的基因为单拷贝基因。
-
基因家族:由同一祖先基因通过基因重复事件产生的多个基因拷贝组成的基因群。基因家族成员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相似性,通常编码相似的蛋白质产物。
6. 假基因(Pseudogene)
假基因是基因家族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无功能残留物。它们与正常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但由于突变等原因丧失了功能,通常不被转录或翻译,也无明确的生理功能。
7. 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
原核生物的基因组结构相对简单,通常为单个环状DNA分子。其基因组中缺乏内含子,重复序列较少,且多为单拷贝基因。
-
mRNA结构:原核生物的mRNA多为多顺反子(polycistronic),即一个mRNA分子可包含多个基因的编码信息,共享同一个启动子。相比之下,真核生物的mRNA多为单顺反子(monocistronic),每次转录仅对应一个基因。
-
结构差异:原核生物的mRNA无5'端帽子结构和3'端聚腺苷酸尾巴,与真核生物的mRNA结构显著不同。
总结
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复杂,包含外显子、内含子以及调控序列,而原核生物的基因组则更为紧凑。mRNA、cDNA、CDS和ORF等概念在基因表达和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理解这些概念有助于深入解析基因功能和调控机制。
名称 | 货号 | 规格 |
抗体定制服务:ORF | Bulk-ORF | val |
KSHV ORF 45 (2D4A5) | sc-53883 | 200μg/ml |
Orf Virus (6E8) | sc-101590 | 200μg/ml |
Orf Virus (2E5) | sc-101589 | 200μg/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