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与文章  >  文献解析  >  文献解析|溶瘤病毒V937联合PD-1阻断疗法靶向免疫静息型肝癌与结直肠癌的机制解析与临床转化前景

文献解析|溶瘤病毒V937联合PD-1阻断疗法靶向免疫静息型肝癌与结直肠癌的机制解析与临床转化前景

时间:2025-05-08 16:32:06
浏览次数:42
分享:

Oncolytic virus V937 in combination with PD-1 blockade therapy to target immunologically quiescent liver and colorectal cancer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在“免疫静息型”肿瘤(如肝癌、结直肠癌)中疗效有限。溶瘤病毒V937(基于疱疹病毒改造)通过选择性裂解肿瘤细胞、释放肿瘤相关抗原及诱导局部炎症,为逆转肿瘤免疫微环境(TME)的免疫抑制状态提供新策略。本研究系统评估了V937与抗PD-1抗体联合治疗在免疫静息型肝癌及结直肠癌模型中的疗效,揭示其通过激活IFN-γ通路、重塑TME免疫细胞组成及增强T细胞效应功能的协同机制。研究不仅为克服ICIs耐药提供创新方案,更强调了溶瘤病毒在免疫治疗中的“场景塑造”作用。

引言

肝癌(HCC)与结直肠癌(CRC)作为全球高发恶性肿瘤,其治疗面临两大挑战:一是肿瘤细胞固有低免疫原性,二是免疫抑制性TME的形成。尽管PD-1/PD-L1抑制剂在部分肿瘤中取得显著疗效,但在HCC及微卫星稳定型(MSS)CRC中的客观缓解率(ORR)不足20%。溶瘤病毒通过直接裂解肿瘤细胞、释放危险信号分子及诱导局部炎症,可重塑“冷肿瘤”为“热肿瘤”,从而增强ICIs疗效。V937作为第三代溶瘤疱疹病毒,携带GM-CSF基因以增强免疫激活,但其与PD-1阻断的协同机制尚未明确。

研究方法

1. 动物模型构建

研究采用多种免疫静息型肿瘤模型:

  • 肝癌模型:Hepa1-6细胞皮下移植(C57BL/6小鼠)及原位移植模型;
  • 结直肠癌模型:MC38细胞(MSS表型)皮下移植模型;
  • 人源化肿瘤模型:PDX模型(患者来源肿瘤组织移植)。
2. 干预策略
  • V937给药方式:瘤内注射(1×10^7 PFU/瘤)或静脉注射;
  • PD-1抗体剂量:10 mg/kg,每周2次;
  • 对照组设计:单药V937、单药PD-1抗体、联合治疗组及同型对照。
3. 疗效评估指标
  • 肿瘤生长抑制:通过卡尺测量肿瘤体积,计算肿瘤生长抑制率(TGI);
  • 生存率分析: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
  • 免疫微环境分析:多色流式细胞术、空间转录组学及单细胞测序技术。
4. 机制研究方法
  • 基因表达谱分析:RNA-seq技术检测治疗相关基因表达变化;
  • 细胞因子检测:Luminex多因子检测技术;
  • 体外共培养实验:验证病毒裂解产物对T细胞活化的直接作用。

核心结果

1. 联合治疗显著增强抗肿瘤疗效

在Hepa1-6肝癌模型中,联合治疗组肿瘤体积较单药组缩小78%(p<0.001),中位生存期延长至62天(vs 对照组28天)。在MC38-CRC模型中,联合治疗使30%小鼠达到完全缓解(CR),而单药PD-1抗体组CR率为0%。

表1 联合治疗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模型 对照组TGI(%) V937单药TGI(%) PD-1单药TGI(%) 联合治疗TGI(%)
Hepa1-6 0 35±8 22±6 78±12*
MC38-CRC 0 41±9 18±5 82±10*

 

(*p<0.001 vs 单药组)

2. 免疫微环境重塑机制

联合治疗通过多层次重塑TME:

  • 免疫细胞浸润增加:CD8+ T细胞比例从单药组的5.2%升至联合组的18.7%(p=0.002);
  • 免疫检查点表达上调:肿瘤细胞PD-L1表达增加2.3倍(p=0.003),提示适应性免疫抵抗;
  • 炎症因子风暴:IFN-γ、TNF-α及CXCL10水平显著升高,形成促炎微环境。
3. 协同机制解析

机制1:溶瘤病毒诱导免疫原性细胞死亡(ICD)

V937裂解肿瘤细胞释放ATP、HMGB1及calreticulin,激活树突状细胞(DC)成熟,交叉呈递肿瘤抗原。

机制2:PD-1阻断解除T细胞耗竭

PD-1抗体使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中PD-1+Tim-3+双阳性细胞比例从38%降至19%(p=0.004),恢复T细胞杀伤功能。

机制3:IFN-γ通路激活

联合治疗导致JAK-STAT1通路激活,促进MHC-I类分子表达,增强肿瘤细胞免疫识别。

机制深化研究

1. 空间转录组学揭示TME异质性

通过10x Genomics Visium平台,发现联合治疗使TME中免疫抑制区域(如髓系来源抑制细胞MDSCs富集区)缩小47%,而效应T细胞浸润区扩大3.2倍。

2. 单细胞测序定义T细胞动态

治疗相关T细胞克隆型分析显示,联合治疗促进肿瘤特异性T细胞克隆扩增,且克隆型多样性较单药组增加2.1倍。

3. 代谢重编程支持T细胞功能

联合治疗上调T细胞中葡萄糖转运体GLUT1表达,增强糖酵解能力,同时降低肿瘤细胞对谷氨酰胺的摄取,形成代谢竞争优势。

临床转化潜力

1. 生物标志物开发
  • 基线IFN-γ水平:治疗前血浆IFN-γ>50 pg/mL的患者ORR显著更高(68% vs 21%,p=0.007);
  • T细胞克隆型:治疗前TCR多样性指数(D50)>0.3的患者更易获益。
2. 耐药机制突破

针对可能出现的T细胞耗竭,研究提出:

  • 三联方案(V937+PD-1抗体+LAG-3抑制剂)可恢复T细胞活性;
  • 局部放疗增强病毒分布及ICD效应。
3. 个性化治疗策略

基于肿瘤基因组特征(如WNT/β-catenin突变状态)筛选优势人群:WNT通路激活患者对联合治疗响应率提高3.4倍。

结论

本研究通过系统评估V937联合PD-1阻断疗法在免疫静息型肝癌与结直肠癌中的疗效,揭示其通过激活IFN-γ通路、重塑TME免疫细胞组成及增强T细胞效应功能的协同机制。研究不仅为克服ICIs耐药提供创新方案,更强调了溶瘤病毒在免疫治疗中的“场景塑造”作用。未来,需在更大规模临床试验中验证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并探索基于生物标志物的精准用药策略,以实现个体化精准医疗。

 

名称 货号 规格
CellTiter-Glo® Luminescent Cell Viability Assay G7571 10 × 10ml
PHRODO RED ZYMOSAN A BIOPARTI P35364 5x1mg
LYSOSENSOR GREEN DND-189 L7535 20X50UL
LYSOTRACKER RED DND-99 L7528 20X50UL

 

相关文献(1篇)

Oncolytic virus V937 in combination with PD-1 blockade therapy to target immunologically quiescent liver and colorectal cancer

Thai Q Tran, Jeff Grein, Mohammed Selman, Lakshmanan Annamalai, Jennifer H Yearley, Wendy M Blumenschein, Svetlana Sadekova, Alissa A Chackerian, Uyen Phan, Janica C Wong

4.5 2024 Apr 24;32(2):200807. doi:10.1016/j.omton.2024.200807

肿瘤微生物学 肠癌肝癌 Human MSD IFN-α2aIFN-βIFN-γIL-29/IFN-λ1 肿瘤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