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骨架
细胞骨架如同细胞内的动态纤维网络,广泛分布于细胞各处,为细胞结构和物质提供附着位点与移动轨道。它具有动态性,可根据细胞需求随时调整,以满足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变化。例如,在胞吞作用中,细胞骨架会在细胞膜凹陷处临时组装,牵引细胞膜内陷,协助物质摄取。细胞骨架由微丝、微管和中间丝三种主要成分构成,共同承担着维持细胞形态和功能的重任。
微管
微管是一种由微管蛋白组装而成的细胞骨架纤维,其结构细长且具备一定刚性,形成中空管状的形态,直径约为25纳米。微管在细胞内发挥着多样化的功能:它能够固定膜性细胞器的位置,确保这些细胞器在细胞内的有序分布;同时,微管也是某些物质运输的轨道,为细胞内物质的定向移动提供路径。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微管构成纺锤丝,为染色体的移动提供机械支撑。纺锤丝通过微管的动态组装和去组装过程产生推拉力,从而驱动染色体的运动,确保遗传物质的均等分配。微管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微管在细胞中形成多种重要结构。中心体(全称为微管组织中心,MTOC)是微管组装和生长的起始点。纺锤丝在细胞分裂中起着关键作用,与植物细胞的纺锤丝相比,动物细胞的纺锤丝由中心体发出。此外,微管还构成了一些生物的纤毛和鞭毛,以及精子的尾部,这些结构的实质都是微管。细胞中的某些细胞器,如核糖体亚基、囊泡等,经常沿着微管进行运动。在高中生物课本中,动物细胞中心体发出的丝状结构被形象地称为星射线,这一名称主要用于描述其美丽的形状。实际上,星射线与纺锤丝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均为微管结构。植物细胞的纺锤丝虽然不依赖中心体发出,但其组成成分与动物细胞的纺锤丝并无本质区别,同样是由微管构成。
微丝
微丝是一种由肌动蛋白分子构成的实心蛋白纤维,直径约为7纳米,主要分布在细胞质膜的内侧。微丝在细胞中发挥着多方面的关键作用,它不仅决定了细胞表面的形态特征,还与细胞的运动、收缩以及内吞等多种重要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微丝的基本组成单位是肌动蛋白分子。多个肌动蛋白分子排列形成两股相互缠绕的螺旋结构,从而构成微丝的实心架构,这种独特的结构赋予微丝较高的稳定性和机械强度。
在细胞中,微丝参与构成多种重要结构。例如:
1,微绒毛:微绒毛是上皮细胞表面的指状突起,常见于消化道和呼吸道的上皮细胞。微丝是微绒毛的核心支撑结构,赋予微绒毛形态并使其能够进行规律的摆动,从而增强细胞的吸收和分泌功能。
2,伪足:在变形虫等生物体中,微丝驱动伪足的形成和运动,使细胞能够实现移动和摄食等功能。
3,胞质分裂环:在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环是由微丝构成的关键结构。当细胞分裂时,微丝组成的胞质分裂环通过收缩,引起细胞中央的内陷,最终完成细胞质的分裂。
4,肌肉中的肌动蛋白丝:在肌肉细胞中,微丝形成的肌动蛋白丝与肌球蛋白丝共同构成肌肉收缩的基本装置,驱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
在细胞进行胞吞作用时,微丝在胞吞部位的细胞膜下方快速组装,为细胞膜的内陷提供必要的机械动力,推动形成吞噬泡,完成物质的摄取。微丝的这些功能和特性,使其成为细胞内不可或缺的关键结构之一。
中间丝
中间丝是一种细胞骨架纤维,其形态呈绳索状,直径约为10纳米,粗细介于微管(直径约25纳米)和微丝(直径约7纳米)之间,具有显著的抗拉强度。中间丝由多种类型蛋白组装而成,形成实心的纤维结构。
中间丝在细胞中广泛分布,具有重要的机械支撑和加固作用。它能够为细胞结构提供稳定性,抵抗拉力和压力,维持细胞形态。例如,核膜内侧面的核纤层主要由中间丝构成,核纤层不仅为核膜提供机械支持,还有助于维持核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此外,中间丝还参与细胞的形态维持、细胞器定位以及细胞承受机械应力等方面,是细胞结构稳定的关键因素之一。
名称 | 货号 | 规格 |
小鼠细胞骨架调节因子 PCR Array Panel | LXRPM091 | 96孔板 |
大鼠细胞骨架调节因子 PCR Array Panel | LXPR014 | 96孔板 |
人细胞骨架调节因子 PCR Array Panel | LXPH099 | 96孔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