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
在人体细胞的微观世界里,线粒体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犹如一座高效运转的工厂,承担着为细胞提供能量的重任。人体进行各类活动,无论是肌肉的每一次收缩,还是大脑在思考过程中的神经信号传递,都离不开线粒体持续不断地供应能量,其提供的能量占人体所需能量的 95% 左右。从器官角度而言,线粒体作为细胞内不可或缺的细胞器,对维持细胞正常生理功能发挥着关键作用。
线粒体的发现历程可追溯至 1850 年,后于 1898 年被正式命名。在结构上,线粒体具有独特的双层膜构造。外膜表面相对平滑,而内膜则向内折叠形成嵴,这种特殊的形态结构极大地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为众多生物化学反应提供了充足的空间。两层膜之间存在着一个腔,线粒体的中央区域则是基质。基质内富含三羧酸循环所需的各种酶类,内膜上则分布着呼吸链酶系以及 ATP 酶复合体。凭借这样的结构布局,线粒体成为细胞内氧化磷酸化反应以及 ATP 合成的主要场所,因此被誉为细胞的 “动力工厂”。值得一提的是,线粒体拥有自身的 DNA 和遗传体系,不过其基因组所包含的基因数量有限,这使得线粒体仅具有半自主性,其起源在生物学界被认为远古时可能是由病毒被变形虫外吞后逐渐演变而来的特殊结构。
在细胞生物学领域,线粒体(mitochondrion)是一种广泛存在于大多数真核生物细胞中的细胞器,这些真核生物涵盖了植物、动物、真菌以及原生生物等多个类群。例如,在一些原生生物如锥体虫的细胞内,可能仅包含一个较大的线粒体,但通常情况下,一个细胞内会拥有成百上千个线粒体。细胞中线粒体的数量并非一成不变,而是与细胞的代谢水平密切相关,代谢活动越旺盛的细胞,线粒体的数量往往就越多,线粒体在细胞质中的体积占比甚至可高达 25%。作为 “细胞能量工厂”,线粒体的核心功能是将有机物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转化为 ATP,它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产生能量的关键场所。
从形态特征来看,线粒体呈现出多样性。一般情况下,线粒体多呈线状,但也常见粒状或短线状的形态。在直径方面,线粒体通常在 0.5~1.0 μm 之间,而在长度上则变化较大,一般为 1.5~3μm,较长的线粒体可延伸至 10μm,人的成纤维细胞中的线粒体长度更是能够达到 40μm。此外,在不同组织处于不同生理条件下,有时会出现体积异常膨大的线粒体,这类线粒体被称为巨型线粒体(megamitochondria)。
在细胞内的分布情况也因细胞类型和细胞区域的功能差异而有所不同。多数细胞中,线粒体较为均匀地分布在整个细胞质中,但在某些特定细胞内,其分布则呈现出不均一的特点,有时会在细胞质的边缘区域聚集。通常而言,线粒体会集中在细胞内代谢活动活跃的部位,这些区域对 ATP 的需求量较大,例如在肌细胞的肌纤维中就能发现大量线粒体的存在。除此之外,线粒体也倾向于分布在含有较多氧化反应底物的区域附近,如脂肪滴周围,因为脂肪滴中有众多待氧化的脂肪物质,线粒体在此处的聚集有利于就近进行脂肪的氧化分解以提供能量。
名称 | 货号 | 规格 |
Carprofen | abs813541-25mg | 25mg |
Celocoxib | abs812001-100mg | 100mg |
4-Aminoantipyrine | abs816484-1g | 1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