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带新

首页 /  文章专题

肠道菌群与免疫调控:从机制到应用的科研捷径

“肠-靶轴“研究思路

△点击放大图片

在外界环境干预下,肠道菌群的差异组成会分泌差异代谢产物,产物进入循环系统后,随着体液至不同靶器官,随之靶器官出现不同的响应,导致疾病的发生


01 常见的代谢物有哪些?

△点击放大图片

l 短链脂肪酸(SCFAs)

乙酸(Acetate)、丙酸(Propionate)、丁酸(Butyrate)

l 吲哚及其衍生物(Indole and Derivatives)

吲哚(Indole)、吲哚-3-丙酸(Indole-3-propionic acid, IPA)、吲哚-3-甲醛(Indole-3-carboxaldehyde)

l  尿石素A(Urolithin A, UA)


02 代谢物的功能和影响的免疫细胞

△点击放大图片

△点击放大图片

03 肠道菌群代谢物和疾病关联:

intestinal barrier

△点击放大图片

菌群促进免疫稳态

l 肠道微生物如节段丝状菌(SFB)、梭菌属(Clostridium)等

⟶ 诱导Th17、Treg等免疫细胞分化;

l 代谢物ATP、SAA等

 ⟶ 激活树突状细胞与巨噬细胞

 ⟶ 上调IL-22、IL-10等因子,维持上皮完整性

△点击放大图片

增强黏膜免疫

· 微生物通过TLR信号

 ⟶ 激活DC细胞,诱导B细胞转化为IgA⁺浆细胞

· 产生IgA抗体,阻止病原物穿透上皮

· REGIIIγ/IL-22等因子

 ⟶ 增强物理屏障与黏膜免疫防御


tumor progression

△点击放大图片

菌群代谢物重塑TME

丁酸盐(Butyrate):促DC激活,增强抗肿瘤免疫

次黄嘌呤(Inosine):激活CD8⁺ T细胞,提高IFN-γ应答

次级胆汁酸(LCA类):抑制Th17,减轻炎症

脂多糖(LPS):促VEGF/IL-8,助推结直肠癌进展

菌群代谢物影响免疫细胞分化与炎症,决定TME走向


菌群如何影响大脑功能?

△点击放大图片

肠-免疫-脑轴通讯机制

· 迷走神经:连接肠道与中枢,感应菌群信号

· 神经活性分子:如5-HT、GABA,调控情绪与神经功能

· 免疫调节:菌群代谢物(如SCFAs)影响T细胞、DC活性

· 色氨酸代谢:调控神经递质合成与炎症水平

· 循环因子:细胞因子、单核细胞进入脑部参与神经炎症

菌群通过神经、免疫、代谢多通路影响大脑功能

多技术平台协同,解析免疫微环境

△点击放大图片


案例:

多技术串联揭示后生元增强免疫治疗敏感性的机制

参考文献:Sensitizing cancer cells to immune checkpointinhibitors by microbiota-mediated upregulation of HLA class l

△点击放大图片

 

步骤

关键内容

科学问题

癌细胞通过下调HLA-I逃避免疫系统;后生元(postbiotics)是否能逆转此过程,提高免疫治疗(ICIs)效果?

实验分组

体外模型:多种人源癌细胞(乳腺癌、黑色素瘤等)+ 后生元处理;体内模型:4T1(乳腺癌)和CT26(结直肠癌)小鼠模型;

处理分组:对照组 vs 后生元组 vs ICIs组 vs 联合治疗组;

关键技术

流式、RNA-seq、代谢组学、动物实验等

实验结论

后生元通过MYD88-NF-κB信号诱导NLRC5上调,增强癌细胞HLA-I表达,提高抗原呈递与T细胞杀伤能力。与ICIs联合可显著抑瘤、延长生存,提供新型免疫治疗组合策略。

△点击放大图片

△点击放大图片

后生元+anti-PD1治疗能促进CD8+T细胞浸润并延长生存

l 小鼠模型:后生元+ICIs控制TNBC/CRC肿瘤进展(流式检测MHC I、CD8)

l 通路验证:

RNA-seq + IF:证实HLA-I/NLRC5上调

shNLRC5敲低 + 抑制剂(NF-κB/MYD88):功能丧失,机制成立

l 代谢组学:鉴定关键分子phytosphingosine,上调HLA-I并诱导NF-κB活化

 


实验思路总结

△点击放大图片

 

更多流式资源,可点击跳转查看

#NK细胞 Toolbox

1、NK细胞分选&诱导分化

2、ADCC

3、NK相关骨架panel

 

#流式主题月系列讲座

#荧光素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