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与文章  >  文献解析  >  文献解析|基于化学手段实现从小鼠到非人灵长类的全身蛋白敲低

文献解析|基于化学手段实现从小鼠到非人灵长类的全身蛋白敲低

时间:2024-12-25 16:22:55
浏览次数:165
分享:

引言

基因敲除技术是生物医学研究中一项至关重要的工具,它允许研究人员精确地删除或修改特定基因,从而探究这些基因在生物体功能、发育以及疾病发生中的作用。然而,传统的基因敲除方法,如TALEN、Cre-LoxP和CRISPR-Cas9,虽然在许多研究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构建大动物模型,特别是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时,面临着操作复杂、耗时较长、功能丧失不可逆以及潜在基因补偿或自发突变等问题。因此,开发一种高效、快速且可逆的基因敲除技术对于推动生物医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近日,清华大学药学院饶燏课题组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姬广聚组及北京大学肖瑞平、张秀琴组合作,在《Cell Discovery》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基于化学手段实现从小鼠到非人灵长类的全身蛋白敲低》(A Chemical Approach for Global Protein Knockdown from Mice to Non-human Primates)的研究论文。该研究首次利用PROTAC(Proteolysis-Targeting Chimera)技术,成功实现了从小鼠到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全身蛋白敲低,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基因敲除方法。

研究背景

基因敲除技术作为研究基因功能的重要工具,已经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传统的基因敲除方法主要基于基因组层面的操作,如TALEN、Cre-LoxP和CRISPR-Cas9等。这些方法虽然在小鼠等模式生物中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构建大动物模型时遇到了诸多挑战。首先,大动物基因组的复杂性和规模使得基因敲除操作更为困难。其次,传统方法通常需要较长时间来构建基因敲除模型,且基因敲除引起的功能丧失往往是不可逆的。此外,基因敲除模型中潜在的基因补偿和/或自发突变可能导致功能误读,从而影响研究结果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人员一直在探索新的基因敲除方法。近年来,PROTAC技术逐渐崭露头角。PROTAC技术通过招募E3泛素连接酶,利用自身的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实现对靶向特定蛋白的降解。这种技术不仅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而且可以实现基因敲除的可逆性,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PROTAC技术原理

PROTAC技术是一种基于小分子化学物的基因敲除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通过设计一个由两个功能部分组成的小分子:一部分是能够与靶蛋白结合的配体(ligand),另一部分是能够招募E3泛素连接酶的分子(warhead)。当这个PROTAC小分子与靶蛋白结合后,它能够招募E3泛素连接酶到靶蛋白上,进而启动泛素-蛋白酶体系统对靶蛋白的降解过程。

与传统的基因敲除方法相比,PROTAC技术具有显著的优势。首先,它不需要对基因组进行直接操作,因此避免了潜在的基因补偿和自发突变问题。其次,PROTAC技术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选择性,可以精确地靶向特定的蛋白。此外,由于PROTAC技术是通过化学合成来实现的,因此可以方便地调节其活性和选择性,以适应不同的研究需求。最重要的是,PROTAC技术实现的基因敲除是可逆的,当停止给予PROTAC小分子时,靶蛋白的表达可以逐渐恢复,这为研究蛋白功能提供了更为灵活和准确的手段。

实验设计与结果

在本研究中,饶燏课题组等研究人员选择了FKBP12作为靶蛋白进行研究。FKBP12是一种在哺乳动物中广泛表达的蛋白,它参与多种重要的生理功能,包括心脏发育、心肌细胞表型分化、心脏结构形成和心脏搏动的启动等。由于FKBP12在心脏发育中的关键作用,全身敲除FKBP12在成年鼠心脏中的功能研究一直受到关注,但之前的研究并未涉及大动物模型。

研究人员首先设计了针对FKBP12的PROTAC小分子,并通过化学合成方法制备了足够数量的化合物。然后,他们利用这些PROTAC小分子对小鼠、大鼠、猪和恒河猴等动物模型进行了全身蛋白敲低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仅用一天时间就可以在小鼠和大鼠体内实现FKBP12蛋白的高效敲低;在香猪体内,FKBP12蛋白的敲低也仅需两天时间;而在恒河猴体内,FKBP12蛋白的敲低同样可以在三天内完成。这些结果表明,PROTAC技术具有快速、高效的基因敲低能力,适用于多种动物模型。

此外,研究人员还验证了PROTAC小分子在口服给药途径中的高效蛋白降解功能。他们发现,通过脑室给予PROTAC小分子,可以实现脑内FKBP12的条件性敲除。更重要的是,当停止给予PROTAC小分子时,动物体内的FKBP12蛋白可以逐渐恢复表达,这验证了PROTAC技术实现的基因敲除是可逆的。这一发现为研究蛋白功能提供了更为灵活和准确的手段,也为开发新的药物和治疗方法提供了可能。

PROTAC技术的应用前景

本研究不仅展示了PROTAC技术在从小鼠到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中的广泛应用前景,还为其在生物医学研究中的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坚实基础。首先,PROTAC技术为基因功能研究提供了一种新颖、高效、快速且可逆的工具。通过利用这一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探究基因在生物体功能、发育以及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从而推动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其次,PROTAC技术在药物研发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药物研发方法通常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资源来筛选和优化药物分子,而PROTAC技术则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通过设计针对特定靶蛋白的PROTAC小分子,研究人员可以快速地评估药物分子的活性和选择性,从而加速药物研发的进程。此外,由于PROTAC技术实现的基因敲除是可逆的,因此还可以用于评估药物分子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

最后,PROTAC技术还有望在疾病治疗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许多疾病的发生与发展都与特定蛋白的异常表达或功能失调有关,而PROTAC技术则可以通过精确地靶向这些蛋白来实现对其表达的调控。通过调节靶蛋白的表达水平,研究人员可以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从而为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希望。

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首次利用PROTAC技术成功实现了从小鼠到非人灵长类动物的全身蛋白敲低,为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基因敲除方法。通过利用这一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更加准确地探究基因在生物体功能、发育以及疾病发生中的作用,从而推动生物医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同时,PROTAC技术也为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可能。

然而,尽管PROTAC技术具有诸多优势,但其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如何设计更加高效、特异性和选择性的PROTAC小分子以实现对特定靶蛋白的精确调控;如何优化给药途径和剂量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组织分布;以及如何评估PROTAC技术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等都是未来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展望未来,随着对PROTAC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技术的不断完善,相信这一技术将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地优化和改进PROTAC小分子的设计和制备方法,以及探索其在药物研发和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潜力,我们有望为生物医学研究开辟新的领域和方向,为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名称 货号 规格
Rabbit anti-TRMT61A Polyclonal Antibody abs133999-50ul 50ul
Aurora A (D3E4Q) Rabbit mAb 14475T 20ul
normal mouse IgG sc-2025 200ug/0.5ml

 

相关文献(1篇)

A chemical approach for global protein knockdown from mice to non-human primates

Xiuyun Sun #, Jun Wang #, Xia Yao #, Wen Zheng, Yang Mao, Tianlong Lan, Liguo Wang, Yonghui Sun, Xinyi Zhang, Qiuye Zhao, Jianguo Zhao, Rui-Ping Xiao, Xiuqin Zhang, Guangju Ji, Yu Rao

13 2019 Feb 5:5:10. doi:10.1038/s41421-018-0079-1

其它 TES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