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与文章  >  文献解析  >  文献解析|同济王平教授团队:揭示胆固醇合成途径对铁死亡的调控机制

文献解析|同济王平教授团队:揭示胆固醇合成途径对铁死亡的调控机制

时间:2025-03-06 15:25:13
浏览次数:241
分享:

7-Dehydrocholesterol dictates ferroptosis sensitivity

铁死亡的特征在于铁依赖的磷脂过氧化过程,该过程最终导致生物膜的破坏。当前研究揭示,细胞抵御铁死亡的防御机制主要包括以下三种:①解毒机制,其中GSH-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能够将磷脂过氧化物转化为磷脂醇,从而实现解毒;②自由基捕获机制,涉及铁死亡抑制蛋白1(FSP1)与辅酶Q10(CoQ10)等分子的作用;③MBOAT1/2介导的细胞磷脂重构机制。

7-脱氢胆固醇(7-DHC)是远端胆固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一个关键中间产物,它可通过7-脱氢胆固醇还原酶(DHCR7)进一步转化为胆固醇。7-DHC作为一种不饱和甾醇,其B环上含有5,7-二烯结构,因此具有作为脂肪酸过氧自由基H原子供体的潜力。

基于上述背景,王平教授团队提出假设:7-DHC可能通过保护细胞免受磷脂过氧化的作用,从而抑制铁死亡。本研究将围绕这一假设,深入探讨远端胆固醇生物合成途径对铁死亡的影响。

远端胆固醇合成调控铁死亡

研究利用人胚肾细胞系HEK293T进行了全基因组CRISPR-Cas9筛查。通过将靶向18,543个基因的全基因组sgRNA文库导入HEK293T细胞,并使用GPX4抑制剂RSL3进行处理,成功鉴定了数个已知的铁死亡抑制因子,包括SLC7A1、FSP1和GCH1,这验证了筛查的有效性。值得注意的是,多个参与远端胆固醇生物合成的基因也被鉴定为铁死亡抑制因子,如固醇C5-去饱和酶SC5D、MSMO1、CYP51A1和EBP。

进一步的分析揭示,远端胆固醇生物合成基因可能具有抵抗铁死亡的功能。利用STRING和Gene Ontology(GO)对筛查数据进行富集分析,发现胆固醇合成基因在排名中占据前列。同时,对癌症治疗疗效数据库(CTRP)的分析显示,胆固醇合成基因SC5D、CYP51A1、MSMO1和EBP的表达与抵抗铁死亡的诱导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在HEK293T细胞中,敲除远端胆固醇生物合成基因SC5D、CYP51A1、MSMO1或EBP后,细胞对铁死亡的诱导变得更加敏感。而重新表达SC5D可以缓解这种敏感性。此外,促铁蛋白基因ACSL4负责将多不饱和脂肪酸转移至磷脂上,若敲除ACSL4基因,则即使敲除SC5D也无法有效诱导铁死亡。

在全基因组筛选中,促铁蛋白排名首位的是DHCR7,该基因可将7-DHC转化为胆固醇。DHCR7的排名甚至高于已知的铁死亡介质,如ACSL4等。若敲除DHCR7,则细胞无法被诱导产生铁死亡。

胆固醇本身并不直接影响铁死亡。单独敲除远端胆固醇生物合成基因对细胞的胆固醇水平影响较小。此外,向细胞培养基中直接添加胆固醇并不会诱导铁死亡,细胞活性几乎不受影响。

目前,远端胆固醇生物合成途径对铁死亡的抑制机制尚不清楚。敲除远端胆固醇生物合成基因SC5D或DHCR7并不会影响已知的铁死亡调节因子,如GPX4、FSP1、DHODH、SLC7A11和ACSL4的蛋白水平,同时GSH、Fe2+以及抗铁死亡代谢产物CoQ10和角鲨烯的水平也无明显变化。

 

7-DHC对铁死亡的抑制作用研究

在远端胆固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究竟哪一个分子对铁死亡产生关键影响?为探究此问题,本研究进行了系列基因敲除实验。

当敲除下游的DHCR7基因时,7-DHC向胆固醇的生物转化过程受阻,导致7-DHC在体内不断积累。而分别单独敲除上游的SC5D、CYP51A1、MSMO1或EBP基因,则会导致7-DHC的产生减少。基于这一现象,我们推测7-DHC的积累可能具有抑制细胞铁死亡的作用。

为验证这一推测,本研究进行了上下游双敲除细胞实验。通过同时敲除7-DHC合成的直接上游酶SC5D和下游酶DHCR7,我们发现仅敲除DHCR7(导致7-DHC积累)时,细胞对铁死亡的诱导变得不易敏感。然而,当同时敲除SC5D(减少7-DHC产生)和DHCR7时,细胞对铁死亡的诱导变得更加敏感。这一结果支持了7-DHC积累能够抑制铁死亡的假设。

进一步研究表明,在远端胆固醇合成过程中,7-DHC的积累是影响铁死亡的关键过程。使用DHCR7选择性抑制剂AY9944处理野生型细胞,可以提高细胞内7-DHC的水平,并显著抑制铁死亡。然而,在敲除SC5D的细胞中,AY9944无法产生此效应。

为探究7-DHC抑制铁死亡的普遍性,本研究通过直接补充7-DHC或利用环糊精衍生物载体MβCD包被将7-DHC输送至细胞中,以及使用DHCR7抑制剂AY9944抑制7-DHC的转化,均可增加细胞内7-DHC的水平。在多种铁死亡诱导剂处理的情况下,这些方法均可抑制多种类型肿瘤细胞的铁死亡。相比之下,其他胆固醇生物合成途径的中间产物,如羊毛甾醇(CYP51A1的底物)、T-MAS(MSMO1的底物)、Zymstenol(EBP的底物)和7-烯胆烷醇(SC5D的底物),对细胞铁死亡无显著影响。

综上所述,7-DHC是一种强效的铁死亡抑制因子,细胞内7-DHC的积累能够抑制铁死亡的发生。

 

 

7-DHC对铁死亡的抑制作用

已有实验证据表明,远端胆固醇生物合成中间产物7-脱氢胆固醇(7-DHC)能够抑制细胞铁死亡。那么,7-DHC究竟通过何种分子机制来发挥这一抑制作用呢?

7-DHC的积累可有效减少脂质过氧化,包括线粒体膜上的脂质过氧化。磷脂过氧化是铁死亡的一个标志性特征,本研究采用BODIPY 581/591 C11探针来监测这一过程。当用7-DHC处理HEK293T和HT1080细胞时,可明显阻断铁死亡诱导剂RSL3所介导的脂质过氧化反应。此外,敲除DHCR7基因会导致细胞内源性7-DHC的积累,进而减少脂质过氧化;而敲除MSMO1、CYP51A1、EBP或SC5D基因后,则会导致细胞内源性7-DHC的缺乏,从而促进脂质过氧化。

在诱导细胞铁死亡后,细胞内的7-DHC水平明显降低,而其氧化产物DHCEO的水平则增高。这表明在铁死亡过程中,7-DHC会发生氧化而减少,无法持续存在以抵抗铁死亡。

那么,7-DHC抑制脂质过氧化的分子化学机制是什么呢?7-DHC是一种不饱和甾醇,其B环上含有5,7-二烯结构。通过模拟对比7-DHC与麦角固醇、豆固醇和胆固醇,发现只有7-DHC和麦角固醇能够明显抑制磷脂的自氧化,且它们的结构中均含有5,7-二烯,可作为酯类提供H原子。

铁死亡的驱动主要依赖于膜磷脂中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而非游离的多不饱和脂肪酸氧化。因此,7-DHC很可能能够抑制线粒体膜和细胞膜的磷脂过氧化。事实上,确实在线粒体膜和细胞膜上检测到了7-DHC的存在。当敲除DHCR7基因后,膜上的7-DHC大量积累,检出量显著增加。

令人意外的是,在线粒体膜和细胞膜上都检测到了DHCR7的存在。在铁死亡过程中,脂质发生过氧化,DHCR7的第380位半胱氨酸可被亲电子的中间产物羰基化,这种羰基化可以激活DHCR7。

本研究利用AlphaFold2预测了人源DHCR7与嗜碱甲烷菌的δ14-甾醇还原酶的结构,并进行比对。结果发现,DHCR7的第380位半胱氨酸位于其NADPH结合口袋附近,提示该位点的修饰可能影响NADPH的结合亲和力,进而影响DHCR7的催化活性。

 

7-DHC与肿瘤铁死亡的研究

诱导肿瘤细胞铁死亡是治疗肿瘤的重要途径之一。若通过药物抑制7-DHC,使肿瘤细胞更易发生铁死亡,是否可作为治疗肿瘤的新方法?

本研究选用了TASIN-30,该药物为7-DHC上游合成酶EBP的特异性抑制剂。经TASIN-30处理后,肿瘤细胞的7-DHC水平降低,多种肿瘤细胞变得更易诱发铁死亡。当敲除肿瘤细胞的EBP或DHCR7基因后,TASIN-30的处理效果消失,这表明TASIN-30确实是通过抑制7-DHC的合成途径来发挥抑癌作用的。

进一步研究发现,某些类型的肿瘤细胞对7-DHC具有高度的依赖性。通过Project Score数据库筛选,本研究确定了42种肿瘤细胞系,其存活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SC5D合成的7-DHC。其中,人弥漫大B淋巴瘤细胞系SU-DHL-8对7-DHC的依赖程度最高,细胞内7-DHC水平约为110 ng/百万个细胞。

值得注意的是,仅使用TASIN-30阻断7-DHC的合成,即使不额外给予任何铁死亡诱导剂,也能显著诱导SU-DHL-8细胞发生铁死亡。这表明内源性的7-DHC具有抑制SU-DHL-8细胞铁死亡的作用。

为了构建临床前肿瘤动物模型,本研究将SU-DHL-8细胞移植至小鼠体内,并注射TASIN-30。结果显示,肿瘤组织的7-DHC水平显著降低,肿瘤生长明显减缓,而对小鼠的体重无明显影响。当联合注射TASIN-30和铁死亡抑制剂liproxstatin-1时,TASIN-30的抑瘤作用消失,这表明TASIN-30的抑瘤作用依赖于激活肿瘤细胞的铁死亡。通过检测脂质过氧化产物四羟基壬烯(4-HNE),进一步证实了TASIN-30能够诱导肿瘤细胞的铁死亡。

综上所述,通过药物抑制7-DHC的生物合成,可诱发肿瘤细胞的铁死亡,这是一种有效的癌症治疗策略,尤其对于那些7-DHC水平较高的肿瘤更具疗效。

 

7-DHC在预防肾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细胞死亡主要以铁死亡的形式出现。那么,通过提高机体7-DHC水平,是否能够有效预防肾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呢?

由于无法直接向机体注射7-DHC,本研究选择了靶向7-DHC下游酶DHCR7的策略,以期提高机体内的7-DHC水平。在小鼠实验中,通过预注射DHCR7抑制剂AY9944,成功促进了7-DHC在小鼠血清和肾脏内的积累。这一处理有效抑制了肾组织细胞的铁死亡,显著减弱了肾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结果显示,血尿素氮和肌酐水平更低,组织切片也进一步证实了这一保护效果。

综上所述,提高机体内源性7-DHC的积累,可以有效抑制细胞铁死亡,从而保护重要器官免受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名称 货号 规格
AMID (B-6) sc-377120 200μg/ml
DHODH (E-8) sc-166348 200μg/ml
InVivoMAb anti-mouse NK1.1 BE0036-1MG 1MG
BODIPY 581/591 C11(脂质过氧化传感器) D3861 1MG

 

相关文献(1篇)

7-Dehydrocholesterol dictates ferroptosis sensitivity

Yaxu Li #, Qiao Ran #, Qiuhui Duan #, Jiali Jin #, Yanjin Wang, Lei Yu, Chaojie Wang, Zhenyun Zhu, Xin Chen, Linjun Weng, Zan Li, Jia Wang, Qi Wu, Hui Wang, Hongling Tian, Sihui Song, Zezhi Shan, Qiwei Zhai, Huanlong Qin, Shili Chen, Lan Fang, Huiyong Yin, Hu Zhou, Xuejun Jiang, Ping Wang

50.5 2024 Feb;626(7998):411-418. doi:10.1038/s41586-023-06983-9

细胞生物学 IFIHC-PWBFCM FSP1 铁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