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源与文章  >  其它  >  干货分享  >  细胞周期及其调控机制

细胞周期及其调控机制

时间:2025-03-21 09:00:38
浏览次数:567
分享:
细胞周期(cell cycle)
细胞周期(cell cycle)是指细胞自一次分裂完成时起,至下一次分裂终结所经历的完整过程,涵盖间期与分裂期两大阶段。
生命是代际传承的延续进程,故而呈现出不断更新、循环往复的特征。细胞生命起始于母细胞分裂产生之时,终结于子细胞生成或细胞凋亡之际。通常以子细胞生成作为细胞分裂终结的标志。细胞周期即从子细胞生成开始,直至下一次分裂产生新的子细胞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在此周期中,细胞的遗传物质得以复制,并均等分配至两个子细胞。
中文名
细胞周期
外文名
cell cycle
定义
细胞连续分裂成子细胞的过程
阶段
间期与分裂期

 

基本简介

间期 间期又划分为三期,即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
1.G1期(first gap) 为有丝分裂至DNA复制前的阶段,亦称合成前期,此期主要进行RNA和核糖体的合成。该期的特征是物质代谢极为活跃,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速度加快,细胞体积出现显著增长。这一期的核心意义在于为后续S期的DNA复制在物质与能量层面奠定基础。
2.S期(synthesis) 即DNA合成期,在此阶段,除进行DNA合成外,同时伴随组蛋白的合成。DNA复制过程所需的酶类均在此时期完成合成。
3.G2期(second gap) 为DNA合成后期,是有丝分裂的筹备阶段。在这一时期,DNA合成活动停止,细胞内大量合成RNA及蛋白质,涵盖微管蛋白和促成熟因子等。
分裂期
 M期:细胞分裂期。
细胞的有丝分裂(mitosis)历经前期、中期、后期与末期,是连续的动态过程,母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通常需1~2小时。
  1. 前期(prophase):染色质丝高度螺旋化,逐渐形成染色体(chromosome),其形态短粗、强嗜碱性。两个中心体向相反方向移动,形成细胞两极;以中心粒随体为起点合成微管,形成纺锤体。随着核仁相随染色质螺旋化,核仁逐渐消失,核被膜瓦解为离散的囊泡状内质网。
  2. 中期(metaphase):细胞呈球形,核仁与核被膜完全消失。染色体移至细胞赤道平面,纺锤体两极发出的微管附着于每个染色体的着丝点。可从中期细胞分离得到完整染色体群,共46个,其中44个为常染色体,2个为性染色体,男性染色体组型为44+XY,女性为44+XX。分离的染色体呈短粗棒状或发夹状,由两个染色单体通过狭窄着丝点连接构成。
  3. 后期(anaphase):因纺锤体微管活动,着丝点纵裂,每条染色体的两个染色单体分开并向相反方向移动,接近各自中心体,分为两组。同时,细胞被拉长,赤道部细胞膜下方环行微丝束活动使该部缩窄,细胞呈哑铃形。
  4. 末期(telophase):染色单体逐渐解螺旋,重新出现染色质丝与核仁,内质网囊泡组合成核被膜;细胞赤道部缩窄加深,最终完全分裂为两个二倍体子细胞。
以有丝分裂方式增殖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周而复始。细胞周期是20世纪50年代细胞学重大发现之一。此前认为有丝分裂期是细胞增殖周期的主要阶段,分裂间期的细胞处于静止。1951年霍华德等用P-磷酸盐标记蚕豆根尖细胞,通过放射自显影研究根尖细胞DNA合成时间间隔,发现P掺入不在有丝分裂期,而在有丝分裂前的间期中一段时间内,间期有DNA合成期(S期),此时P掺入DNA;S期和分裂期(M期)间无P掺入的间隙为G2期;M期和S期间另一间隙为G1期,G1期也不能合成DNA。
细胞生命活动大部分时间在间期度过,如大鼠角膜上皮细胞细胞周期中,间期占14000分钟,分裂期仅70分钟。细胞周期各阶段有复杂生化变化。间期是细胞合成DNA、RNA、蛋白质和各种酶的时期,为细胞分裂准备物质基础。
在增殖细胞群中,细胞在细胞周期运行中有四种命运:
① 经M期后开始第二次周期;
② 停止于G2期,称G2期细胞(R2),受刺激后可进入周期;
③ 停止在G1期,称休止细胞或G0期细胞,受刺激后能进入周期,继续有丝分裂;
④ 丧失生命力近于死亡的细胞,称丢失细胞,不再分裂。继续分裂的细胞沿细胞周期从一个有丝分裂期到下一个分裂期。不再分裂的细胞离开细胞周期,最终死亡。
G1期 细胞体积逐渐增大,合成RNA(包括tRNA、mRNA、rRNA及核糖体等)。RNA合成促使结构蛋白和酶蛋白形成,这些酶控制新细胞成分合成的代谢活动。G1期分为早期和晚期:早期合成G1期特有的RNA和蛋白质;晚期至S期转为合成DNA复制所需前体物和酶分子,如胸腺嘧啶激酶、胸腺嘧啶核苷酸激酶、脱氧胸腺嘧啶核苷酸合成酶等,尤其是DNA聚合酶急剧增高,为S期DNA合成创造条件。
细胞周期 G1期持续时间变异大,多数细胞G1期较长,与细胞需增加质量有关。但某些单细胞生物(如大变形虫、四膜虫)和多细胞生物的某些细胞(如海胆胚胎、小鼠胚胎细胞)无G1期,中国仓鼠卵巢细胞变异株无G1和G2期,M期和S期相连。G1期长短与存在校正点或阻止点(R点)有关,R点控制G1期时间长短。通过R点后,细胞能不受外界条件影响完成其他时期。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水平增高、细胞密度增加,或用嘌呤霉素抑制蛋白质合成、放射线菌素D抑制RNA合成,可延缓细胞从G1期进入S期。G1期内合成一种不稳定、易分解的触发性蛋白质(v蛋白),v蛋白在G1细胞中达一定水平时,细胞通过R点进入S期。
细胞进入G1期后,可能出现三种不同前景的细胞:
① 增殖细胞:能及时从G1期进入S期,保持旺盛分裂能力,如消化道上皮细胞及骨髓细胞等;
② 暂不增殖细胞或休止细胞:进入G1期后不立即转入S期,需在特定条件下(如损伤、手术等)才进入S期继续增殖,如肝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等;
③ 不增殖细胞:进入G1期后失去分裂能力,终身处于G1期,最终分化、衰老、死亡,如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肌细胞及成熟红细胞等。
G0期 细胞周期调节主要通过G1期阻留实现,G0期即细胞阻留状态。细胞通过M期分裂后,有的继续分裂,有的转入G0期。G0期是脱离细胞周期、暂时停止分裂的阶段,但在适宜刺激下可重新进入周期。G0期特点:①未受刺激的G0细胞保留DNA合成与分裂潜力;②受刺激后能恢复DNA合成和分裂能力。
S期 此阶段完成DNA合成及与DNA组装成染色质相关的组蛋白合成,DNA含量倍增。S期结束时,每条染色体复制成两个染色单体。哺乳类动物细胞S期一般6~8小时。DNA复制快速完成得益于众多复制单位(复制子)在S期不同时间分别复制。S期还有组蛋白合成,组蛋白基因在G1-S期活化,其mRNA转录增加并持续整个S期,新合成的组蛋白使新DNA转为核组蛋白复合体。S期细胞含诱导DNA合成的因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G1细胞与S期细胞融合后能加速DNA复制起点启动。S期不同阶段复制的DNA碱基组成不同,早期富G-C,晚期富A-T,常染色质比异染色质复制早。
G2期 是DNA复制结束与有丝分裂开始间的间隙,细胞合成蛋白质和RNA,为分裂提供物质条件。破坏这些合成,细胞无法进入M期。G2期合成染色体浓缩和有丝分裂器形成所需成分,可能继续微管蛋白合成,为M期纺锤丝组装提供原料。某些无G1期的细胞,G2期需完成其他细胞G1期的事件。少数情况下,S期结束后直接开始有丝分裂,无G2期。
M期 有丝分裂期是细胞形态结构快速变化的时期,涉及核变化、染色质浓缩、纺锤体出现及染色体均等分配到子细胞,保持遗传一致性。M期分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此期虽形态变化显著,但呼吸作用降低,蛋白质合成减少,RNA合成及其他代谢活动停止,因所需能量和物质已在间期合成储备。
细胞周期中,细胞形态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变化,G1期细胞最小,随S→G2→M期发展逐渐增大、变球形。扫描电镜下可见细胞表面微绒毛等结构变化,这些变化与细胞内生化和生理周期性变化相关。
细胞周期中的许多生化事件按一定顺序、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与基因按一定顺序表达密切相关。
影响因素
细胞周期内两个关键阶段为G1到S和G2到M,这两个阶段处于复杂活跃的分子水平变化期,易受环境条件影响,若能实现人为调控,对深入了解生物生长发育及控制肿瘤生长等具有重要意义。
诸多体内因素可激发或抑制细胞增殖,如多种激素、血清因子、多胺、蛋白水解酶、神经氨酶、cAMP、cGMP以及甘油二脂(DG)、三磷酸肌醇(IP3)和Ca信使系统等。细胞内cAMP浓度增加对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凡能使细胞内cAMP增高的因素都能抑制细胞增殖,降低细胞生长速度;反之,能使细胞内cAMP含量下降的因素都能促进DNA合成与细胞增殖。细胞周期各期中的cAMP含量也不相同(见表)。在中国仓鼠卵巢细胞株中,M期cAMP含量最低,M期后cAMP水平增高三倍,从G1早期至G1晚期,cAMP水平降低到中等水平,直至S期仍维持低水平(图3)。
许多实验指出cGMP也对细胞增殖起调控作用,如将cGMP或双丁酰cGMP加到休止在G1期的3T3细胞时,能诱导DNA含量增加,促进细胞分裂。提高细胞cGMP水平,可促进细胞有丝分裂,反之,促进有丝分裂的药物也能增加cGMP浓度。
cAMP能抑制细胞分裂,促进细胞分化,cGMP则能抑制细胞分化,促进细胞增殖,在正常生长的细胞中,cAMP和cGMP维持在适当水平,调节控制细胞周期运转。
抑素是细胞产生的一种小分子蛋白质或多肽,有的还含有糖或RNA。它无种属特异性,但有细胞特异性,对同类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且可逆。当抑素含量达到一定浓度时可抑制同类细胞增殖,抑素浓度下降则细胞增殖活跃。有人认为抑素作用机制在于它能激活细胞膜上腺苷环化酶活性,提高细胞内cAMP浓度,从而抑制细胞增殖,也可能通过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对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来影响调节基因活动。
细胞周期受机体调节系统影响,例如肝再生由调节系统加速肝细胞增殖。但肿瘤细胞因宿主失去对其调控而恶性增殖。在肿瘤治疗中可应用细胞周期原理,如G0期细胞对化疗不敏感,常成为日后癌症复发根源,因而可通过调控机理研究,诱发G0期癌细胞进入细胞周期,再合理用抗癌药物杀灭,是防止癌转移和扩散的重要调控措施,是细胞动力学中具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研究问题。
口诀介绍
以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为例:
有丝分裂分五段
间前中后末相连
间期首先作准备,完成染色体复制。
前期 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出现且散乱分布。
中期 染色体着丝点聚集于赤道板。
后期 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两极。
末期 核膜核仁重新出现,细胞壁重建。

 

名称 货号 规格
细胞周期检测试剂盒 abs50005-50T 50T
DNA含量检测试剂盒(细胞周期) abs90055-50T 50T
rmIL-1b (10 UG) 401-ML-010 10UG
rmIL-1ra (50 ug) 480-RM-050 50u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