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uroticism is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leptin/adiponectin ratio, leptin and IL-6 in young adults
研究背景与意义
神经质(Neuroticism)是一种以情绪不稳定、焦虑、易怒和应对压力能力差为特征的人格特质。大量研究表明,高神经质个体更易罹患抑郁症、焦虑障碍等精神疾病,并与心血管疾病(CVD)和代谢综合征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然而,神经质与这些疾病之间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尤其是在年轻成年人中,尚缺乏系统的生物标志物研究。
本研究基于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精神病门诊样本(UPP),首次系统探讨了神经质与多种与代谢和免疫调节相关的血浆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系,重点聚焦于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瘦素/脂联素比值(L/A ratio)以及炎症因子IL-6、CRP和TNF-α。研究结果显示,神经质水平与L/A比值、瘦素和IL-6水平呈显著正相关,且这种关联独立于当前的重性抑郁障碍(MDD)或焦虑障碍诊断。
研究设计与方法概述
本研究为横断面设计,共纳入218名18至30岁的年轻成年人,其中包括172名精神科门诊患者和46名健康对照。所有参与者均完成瑞典大学人格量表(SSP)以评估神经质水平,并提供非空腹血样用于生物标志物检测。神经质得分由SSP中多个子维度(如躯体性焦虑、精神性焦虑、压力易感性、缺乏自信、怨恨和不信任)构成的综合因子得分计算,并以T分数表示,均值为50,标准差为10。
生物标志物包括:
瘦素(Leptin)
脂联素(Adiponectin)
瘦素/脂联素比值(L/A ratio)
白细胞介素-6(IL-6)
C反应蛋白(CRP)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初步筛选与神经质相关的生物标志物,随后构建广义线性模型(GLzM)以控制潜在的混杂因素,如性别、抗抑郁药物使用、物质成瘾、MDD和焦虑障碍等。
研究结果与数据分析
1. 神经质与L/A比值、瘦素和IL-6的正相关关系
在总样本中,神经质得分与L/A比值(ρ = 0.19,p < 0.01)、瘦素(ρ = 0.19,p < 0.01)和IL-6(ρ = 0.18,p < 0.05)均呈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的GLzM模型显示,在控制性别、MDD、焦虑障碍、抗抑郁药物使用和物质成瘾等混杂变量后,神经质仍能显著预测L/A比值(β = 0.023,p = 0.003)、瘦素(β = 0.019,p = 0.004)和IL-6(β = 0.023,p = 0.001)水平。
图1:神经质得分与L/A比值、瘦素和IL-6的相关性散点图
2. 性别差异分析
在女性样本中,神经质与L/A比值(r = 0.26,p < 0.001)、瘦素(r = 0.27,p < 0.001)和IL-6(r = 0.20,p = 0.011)的相关性更为显著,效应量中等(Rosenthal’s r ≈ 0.3)。而在男性样本中,未发现神经质与上述标志物存在显著相关性,可能因样本量较小(n = 50)导致统计效能不足。
表1:神经质与生物标志物的Spearman相关系数(总样本)
指标 | 相关系数 ρ | p值 |
---|---|---|
L/A比值 | 0.19 | < 0.01 |
瘦素 | 0.19 | < 0.01 |
IL-6 | 0.18 | < 0.05 |
脂联素 | -0.05 | 不显著 |
CRP | 0.11 | 不显著 |
TNF-α | -0.05 | 不显著 |
3. 神经质高低分组的比较
将神经质得分按T分数分为高分组(≥60)和低分组(< 50),发现高分组的L/A比值中位数为1.59,显著高于低分组的0.89(p = 0.002);瘦素水平中位数为17.01 ng/mL,亦显著高于低分组的11.03 ng/mL(p = 0.002)。IL-6水平虽有升高趋势,但未达统计学显著(p = 0.07)。
图2:高神经质组与低神经质组在L/A比值和瘦素水平上的差异
神经质与代谢-免疫通路的潜在机制探讨
1. 瘦素与神经质的关联机制
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激素,主要调节能量平衡和食欲,同时也参与HPA轴和免疫系统的调控。高神经质个体常表现出慢性心理压力状态,可能通过激活HPA轴和交感神经系统,影响瘦素的合成与分泌。此外,研究发现瘦素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潜在的抗焦虑作用,但外周高瘦素水平可能反映中枢瘦素抵抗(central leptin resistance),即瘦素信号传导受阻,导致其生物学效应减弱。
2. IL-6与神经质的关联机制
IL-6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能量代谢和组织修复。虽然IL-6在炎症状态下升高,但本研究中未发现TNF-α和CRP与神经质相关,提示IL-6的升高可能并非由系统性低度炎症驱动,而可能与神经内分泌调节或脂肪组织功能异常有关。已有研究指出,IL-6可穿过血脑屏障,影响情绪调节和应激反应,可能在高神经质个体的情绪不稳定中发挥作用。
3. L/A比值的临床意义
L/A比值被认为是比单独瘦素或脂联素更敏感的代谢紊乱早期指标。高L/A比值常与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异常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增加相关。本研究发现神经质与L/A比值正相关,提示高神经质个体在年轻阶段即可能出现代谢调节异常,为早期干预提供了理论依据。
研究的创新性与局限性
创新性:
首次在年轻成年人中系统探讨神经质与多种代谢-免疫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关系;
引入L/A比值作为早期代谢紊乱指标,拓展了人格与代谢疾病研究的新视角;
控制了多种混杂因素,增强了因果推断的可信度;
在精神疾病高风险人群中开展研究,具有临床转化潜力。
局限性:
横断面设计无法确立因果关系;
非空腹血样可能影响部分标志物水平,但已有研究表明L/A比值在空腹与非空腹状态下高度相关;
男性样本量较小,限制了性别差异分析的统计效能;
缺乏生活方式因素(如饮食、运动)数据,可能遗漏重要混杂变量;
未测量其他人格特质(如尽责性、外向性),无法比较不同人格维度对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研究展望与临床意义
本研究为理解神经质与代谢-免疫紊乱之间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初步证据,提示高神经质个体在年轻阶段即可能出现代谢风险升高。未来研究可采用纵向设计,进一步验证神经质是否为代谢综合征和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预测因子。同时,结合多组学技术(如代谢组学、炎症因子谱)和神经影像手段,有望揭示神经质影响身体健康的多系统机制。
在临床应用方面,针对高神经质个体,尤其是合并精神疾病的年轻患者,建议开展早期代谢筛查和干预,如生活方式干预、心理行为治疗以及必要时的药物干预,以降低其未来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结语
神经质作为一种稳定的人格特质,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不容忽视。本研究通过系统的生物标志物分析,揭示了神经质与瘦素、IL-6及L/A比值之间的显著关联,为探索人格与代谢-免疫交互作用提供了新的实证依据。未来应加强跨学科合作,推动人格心理学、精神病学与内分泌学、免疫学的深度融合,为精准医学和个体化干预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路径。
图示说明:
图1:神经质得分与L/A比值、瘦素、IL-6的相关性散点图
图2:高神经质组与低神经质组在L/A比值和瘦素水平上的差异(箱线图)
名称 | 货号 | 规格 |
U-PLEX Proinflam Combo 1 (hu) SECTOR (25 PL) | K15049K-4 | 25PL |
U-PLEX Proinflam Combo 1 (hu) SECTOR (5 PL) | K15049K-2 | 5PL |
U-PLEX Proinflam Combo 1 (hu) SECTOR (1 PL) | K15049K-1 | 1PL |